為何需要「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」

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11月發布的「2023排放差距報告 (Emissions Gap Report 2023)」警示2023年的全球氣溫創下新高,但世界仍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若目前的排放趨勢持續下去,本世紀末的全球氣溫將較工業化前上升2.5°C-2.9°C(目前約已上升1.2-1.4°C),這將對自然環境、生態系統、人類生存造成無法復原的損害。因此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(COP28)的關注重點之一,便是要求各國實施更積極的氣候政策、加速2030年前的減碳行動。

台灣面臨高度氣候風險,過去百年來的平均氣溫已上升1.4-1.6°C,且近幾年的熱浪、強降雨、缺水等極端氣候事件的次數亦持續上升,因此台灣更需積極減碳、強化氣候調適等作為。2024年時逢台灣總統大選,台灣氣候行動網絡蒐集整理了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氣候政見,建立「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」,仔細檢視其政見內容並提出建言。期望更多選民能一同瞭解未來總統的氣候政見,共同監督其政見內涵,此不僅是為了響應全球減碳趨勢,在未來碳關稅的時代下讓台灣的產業持續保有競爭力,更重要的是,今日每多花一分努力讓增溫少0.1°C,便是對未來的地球環境及整個生態體系少一分破壞,也為未來世代的生存空間多一分貢獻。

台灣氣候行動網絡
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, TCAN

成員組成:(1)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(2)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(3)地球公民基金會 (4)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(5)台灣環境規劃協會

目標與使命:透過研究與倡議,加速台灣氣候行動,達成2050淨零目標。

倡議議題:(1)氣候法與碳定價 (2)產業低碳轉型 (3)再生能源發展機制 (4)地方氣候行動

若各候選人欲提供關於以下七大氣候政見的正式資料,請寄至:
tcan2050.official@gmail.com

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最終總評

各候選人回覆

你還需要知道的
其他關鍵氣候議題

2023 臺灣工業淨零政策建議書 Policy Report: Key Policy Mixes for Net-Zero industry in Taiwan

當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陸續承諾2050淨零目標、提出積極的氣候政策及工業去碳化戰略時,國發會也在2022年3月底發布了「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」,提出「十二項關鍵戰略」來推動淨零目標。在此基礎上,經濟部工業局同年九月也公佈了「製造部門2030淨零轉型路徑」報告,說明其短中期的措施規劃。

了解更多
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

TCAN Medium

了解更多
氣候訴訟入門手冊

氣候變遷已是當代人道危機。高溫、旱澇、極端氣候、糧食危機、生物多樣性浩劫等氣候變遷衝擊,其影響面向、侵擾程度、發生頻率等都急遽惡化,政府、企業與公民皆須要正視氣候危機並落實溫室氣體減緩(mitigation)與氣候變遷調適(adaptation)等氣候行動。

了解更多
漁業聯絡 離岸風場未完成的工作

苗栗外海的海能風場自七月起進行海纜維修作業。不意外地,當地漁民到八月中才得知訊息,業者補辦說明會也語焉不詳。台灣始終未建立離岸風電業者與漁民的聯絡或協調機制,不利於政策的推動。

了解更多
台灣不需要漂綠的碳權交易!為德不卒的碳抵換額度、及垃圾碳權增量抵換額度

環境部2023年10月公布了兩個碳交易相關的子法,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」、「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」。這兩個子法意謂著未來台灣將至少有兩套碳交易制度,前者是現在大家常聽到的碳抵換額度、碳權,也就是碳權交易所下運作的減量額度;

了解更多